宜城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下沉一线好协商夏粮颗粒要归仓湖北省襄 [复制链接]

1#

通讯员熊丹青人民政协报记者毛丽萍

麦浪滚滚,满目金黄,又到了夏粮收获的季节。

“襄阳熟,湖北足”。作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襄阳是长江流域、中南地区首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也是全国夏粮大规模收割的第一站。

疫情当前,不见“麦客”——农机咋弄?

“再有一个星期就要开镰了,往年这个时候,河南、江苏的农机收割队已经过来了,今年因为疫情,到现在一台都还没来,万一误了农时,可咋办哟!”5月9日,摸着颗粒饱满的麦穗,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彭梁村的村民艾光明向前来走访的襄州区政协委员、黄集镇委员活动组组长石闪闪道出了心头的焦虑。

同样的担忧也在石闪闪的心里不断浮沉:小麦的适收期只有3至5天,如果收获不及时,不仅会造成产量损失,也会影响下茬作物播种。如何确保不误农时、颗粒归仓?问题很明显:缺农机。

石闪闪迅速联系她所在的襄州区政协,借助襄阳市政协打造的“协商在一线”平台,邀请区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到黄集镇彭梁村,与村民们现场协商、解决问题。

“收到委员和村民们提出的问题后,我们提前进行了谋划,今天我先代表襄州区农业农村局给各位委员和村民送来个好消息!在对全区现有的台收割机做好维护、调试和检修的同时,我们利用跨区作业信息平台联系了周边各省收割机过来跨区作业,从目前联系情况来看,可以确保投放台左右的收割机,让全区小麦及时收割完毕。另外,今天收到的部分村组收割机还没有安排到位、希望收到实时天气预报等问题,我也将带回去、安排好,一定让大家满意!”襄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村民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疫情防控,流动不畅——没人咋办?

在夏收的关键时期,襄阳宜城流水镇黄冲村遇到的则是缺人问题。

年,黄冲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村里的多块零星田改造成多块大面积机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但也正是由于村里的水田种植面积大,每年一到插秧季节,就有邻近县市的多名农机手到黄冲村打季节工。

“今年因为疫情管控,不仅这些季节工可能没法过来,本村在外务工的村民也不能及时返乡,村里人都怕误了农时。”黄冲村支部书记王朝富说,因为村里是“小田并大田”,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机化水平已经很高,机械化收割不成问题,难就难在需要大量农机手来机插,因为一台插秧机一般需要2人进行操作,1人在前面驾驶,1人在后面喂秧。

得知这一情况,5月13日,宜城市政协组织农业活动组、流水活动组委员及涉农部门有关负责人,在流水镇黄冲村就“插秧用工难”问题开展“协商在一线”活动。

协商现场,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流水镇负责人详细解答了政协委员和村民提出的问题,并商讨出了解决办法:调配无人驾驶插秧机增援黄冲村,这种安装了智能设备的插秧机可每台减少1名驾驶员,仅需1人喂秧,能大大缓解黄冲村农机手短缺的问题,确保插秧进度,不误农时。

南橘北枳,因地制宜——种子咋选?

“襄阳的农机化水平较高,但由于农民种植的品种不同,常常导致成熟时间不一致,影响机械化收割的效率。同时,农业种植讲究因地制宜,向农民推广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大的收益。”5月12日,襄阳市政协委员熊万东联系了几名专业对口的政协委员、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种粮大户,前往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协商在一线”活动,他们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